刚过去的3天,武汉各区的干部都经历了什么?
No.1
老实说,他们快忙炸了。
就在上周末,他们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
Q4季度“比学赶帮超”来了。
在这个活动中,武汉市列出42个重点项目,市主要领导将用3天时间,不仅到各区考察项目进展,还要“认真看、认真学、认真评”,确保取得实效。
11月23日学评促启动,桥叔注意到,市四大家领导悉数到场,官媒宣传铺天盖地,足见对其定位定调之高。
昨天活动正式收官。《长江日报》半夜一次发出4条微信总结。一连串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等颇具力量感的语句,鼓劲决战的气势呼之欲出。
@@学促评总结评议大会昨天召开
桥叔觉得这个情景似曾相识。
在今年2月武汉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武汉市新领导到任后不久,启动了3天拉网式大排查。
“再发现一例居家确诊病人,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正是在这次大排查后,武汉基本夯实了小区封闭管理,逐步落实了分级诊疗。
在执行层面,初步扭转了武汉“被动挨打、不断挨骂”的局面,感觉有了“主心骨”。
9个月后,这一招再现江湖,同样突出一个“实”字。
不同的是,在2020即将收官之际,对武汉的意义大不一样。
No.2
桥叔在前两篇推文中提到,11月,武汉在面上几乎恢复了2019年军运会时的高光时刻。
这股热闹劲儿挺重要的。对仿佛误入2020时光黑洞的武汉来说,这是它心理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1月24日,52家世界500强及知名外企来武汉
它必须借助这些外力,重回火热真实正常的生活,才能在形式上先从伤痛中走出来。
但光有热闹肯定不够。
一个城市想浴火重生,还得“上硬菜”。
那么,这3天的“比学赶帮超”,正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
伤口舔完了,除了有人来帮,武汉自己也要抓紧fightingfighting了!
并且,战役重心要实实在在,从疫情防控转移到经济发展与新一轮疫情防控并重上来。既不能再有病恹恹的样子,更不能再有病恹恹的心态。
@@上周,龙永图来“看武汉”
4月8日解封后,武汉疫后重振随之开启。但重启绝不是,重新把开关再按一下那么简单。
一座城市曾从心理到肌体上短暂休克,连同附着在它身上的“微生物”环境一并发生了改变。当它修复时,就不止早点摊又有了烟火、马路上又跑起了汽车、工厂又响起了轰鸣声那么容易。
事实上,直到6月2日集中核酸检测排查结果出来后,“武汉人民才实现了心理上的解封”。此后,外地人和大活动才逐渐从过去的“绕道走”,变成“敢到武汉来”。直至10-11月,成为全国人民争相送温暖的聚集地。
这样高浓度地被放在聚光灯下,是武汉疫后重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东风“云峰”项目擦亮车都之名
流量、到店、转化,是互联网经济重要的KPI。与此同理,疫后武汉如何把这些祝福的目光、行动或者流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是经济重振的核心要义之一。
这,无疑将非常考验武汉人的智慧。
No.3
官方语言当然比桥叔用得正式。
它是这样说的:以全媒关注、全网刷屏、全域传播、全民热赞之势,奋力谱写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个为期3天的““比学赶帮超”,就是这个冲锋的号角。
从这一刻起,武汉人的心态要从被“搭把手“、被“拉一把“,变成用好这些善意和温暖的奋起直追和拼尽全力。
说实话,桥叔是没想到,上周在武汉召开的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会收到一封特殊的贺信。之前,只知道规格很高。
这是一封金光闪闪的信。
@@东风“云峰”项目擦亮车都之名
这意味着,今后,武汉还会获得一系列的资源和政策。那么,武汉必须自己也得“拿出更强悍的斗志、做好更好的准备“,才能不辜负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赋予,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期待。
No.4
让人欣喜的是,这次展示的42个项目,含金量不低。
桥叔就不细说了,各位可翻阅《长江日报》,有详细报道。
桥叔比较感兴趣的,有这几个。
一个是新洲竟然“上了天”。在它们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既有火箭总装总调中心、空间公司卫星产业园,还有天基物联网行云工程。
这个行云挺有意思的。他家是“放卫星”的,来自三江航天。桥叔曾听一个朋友说,他们能发射商业通信卫星,你要想在卫星上打个广告,竟然也是可以的。而这家公司,总部就在武汉。
汉阳让人眼前一亮。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拿了全市中心城区第一;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完成进度,也是全市第一。
尤其是四新新区和老牌的钟家村商圈,正在被几个航母级的项目激活。940亩方岛智慧科学城,冲着把四新打造成智能文化中心、数字科技文创园和知识文化中心而去;
@@汉阳古城文化时尚街区
远洋和中海700多亿在钟家村砸下去,目标直指焕新这个昔日的武汉三大商圈之一;武汉1890工业遗址文创区就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将会建成工业遗址保护的典范,又是一个武汉现象级地标。
以及武汉经开区。东风乘用车“云峰”项目正在扩建,打造全球标杆工厂。这两年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又遭遇疫情影响,但东风今年仍正增长,给大武汉车都“长了脸”;
青山80万吨乙烯工程,是桥叔当记者时采访过的项目,如今产能要扩建到110万吨/年。乙烯是工业之母,是很多工业原材料的源头。疫情期间被疯抢的口罩,和乙烯下游产物都有关联……
总之,看到武汉一副欣欣向荣向好的样子,桥叔是很开心的。
&&山河壮美,这就是武汉(摄影:刘虎成)
在管理术语中,“比学赶帮超"是指“标杆管理”。
通过“比”,知道本身不足;
通过“学”,明确前进方向;
通过“赶”,清楚目标距离;
通过“帮”,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超”,切实得到提高。
它还有一个意思,即使坐公共汽车,也永远要坐前排。
武汉的拐子们,铆起来搞吧!
- end-
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