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撤侨—中国最大撤侨行动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国海外公民大撤离。自2月28日到3月5日,撤回35860名中国在利比亚人员…[详细] |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2010年12月,由于经济危机和政府腐败,突尼斯社会矛盾恶化。一件城管事件演化为社会骚乱,最后导致统治者本·阿里下台…[详细] |
埃及动乱穆巴拉克被迫下台2011年1月底,受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影响,埃及也开展了一场反对现政府的大游行。示威最后推翻了穆巴拉克家族的统治…[详细] |
![]() |
|
![]() 帐篷里出生的贝都因人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这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卡扎菲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学生领袖,不仅能说会道善于奇思妙想 ,而且极有感召力…[详细] |
![]() 27岁通讯排长成功发动政变1969年9月1日,一个27岁的通讯排排长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的600多名士兵把国王赶跑了,"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平均每名士兵1.5颗,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开始领导这个沙漠国家…[详细] |
![]() 统帅10万大军的上校由于当时的利比亚军队规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军阶只是上校,军校的英国督导也是上校,政变成功后,卡扎菲不违祖制,自己也仅挂了个上校军衔。但这个上校后来却统帅着 10万大军,几百架战机和几千辆战车…[详细] |
![]() 和萨达姆两人并称"革命双雄"1969年,阿拉伯世界爆发的两场革命造就了萨达姆和卡扎菲。萨达姆比卡扎菲年长5岁,但就反美的"光荣"历史而言,萨达姆也只能屈居卡扎菲之后。卡扎菲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以及把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不仅公开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而且还与美军直接交火…[详细] |
![]() 洛克比空难成反西方极致上世纪80年代,当萨达姆因两伊战争还在跟美国眉来眼去的时候,卡扎菲与里根已是兵戈相向——他不仅公开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而且还与美军直接交火。为此,卡扎菲招致美国政府的暗杀,并因此失去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但卡扎菲也立即还以颜色,于是便有了1988年导致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难…[详细] |
![]() 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西方成为反恐盟友2003年12月19日,曾被里根称为"疯狗"的卡扎菲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愿意接受武器核查。几天之后,卡扎菲又将利比亚掌握的几百名"基地"组织和其他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交给了美国和英国…[详细] |
![]() 放弃革命理想 从反美到亲美近年来,卡扎菲在不同场合表达希望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愿望。2008年9月1日,利比亚举行革命胜利39周年盛大庆祝活动。卡扎菲发表演讲称,利比亚将结束被美国孤立的时代,利美关系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详细] |
![]() |
![]() |
|
|
|
英法率先进攻 已骑虎难下英法态度积极有其考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法国率先承认利反对派政权,如今已呈骑虎难下之势。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两国离利比亚并不远。法国与利比亚之间只隔地中海,而英国首相卡梅伦更宣称绝不容忍利比亚"腐蚀"欧洲边境。此外,国内因素也左右两国政府的态度。今年是法国的大选年,卡梅伦也面临着低迷的支持率,急需重拾民意…[详细] |
美国表现谨慎事出有因深陷在两场战争泥潭中的美国已不敢轻言动武,奥巴马明确表态不会派遣地面部队。此外,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白宫也希望欧洲能在此问题上表现主动。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张祖谦认为,如果美国冲在前面,卡扎菲可能会举起反美旗帜,这对利比亚民众有很大的号召力,即便反对派能够上台,新政权的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详细] |
欧洲国家从未一边倒支持对利比亚动武其实,欧洲国家从未一边倒支持对利比亚动武,比如意大利、德国。这或许折射出这样的现实:自我感觉良好的欧洲国家都不喜欢卡扎菲,但又担心趟了利比亚的浑水难以脱身。 …[详细] |
就在英法等国磨刀霍霍之际,卡扎菲的军队向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发起了进攻。就在此前不久,利比亚外长穆萨宣布全面停火。 有媒体认为,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卡扎菲确实做过不少让步。但随着英、法、美等国图穷匕见,公开要求其下台,阿盟、非盟也不再支持现政府,这位政治强人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大炮与刺刀"说话…[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