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像语文这么复杂,也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在课改中会有这么多的声音"这句话套用在作文上显然是非常贴切的 一方面,作文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能写一手好文章,将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占据着语文半壁江山的分数(60分)的作文在业内被称为“得作文者得天下”,足见作文在语文学科甚至高考中的分量。然而近几年作文的争议开始越来越大,模式化,趋中率让高考作文开始陷入极端的选择,是技能的训练还是灵动的思维,高考作文方似乎失去了方向.
![]() 用生命写作也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就是努力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体”,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被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的本真、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 。 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成了法典,魔棒牵引着炽烈的视线和更加炽烈的功名心。由于高考作文逐渐模式化和概念化,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只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就可以得高分。当然高考满分作文不乏生命的产物,心灵的结晶,才子的行云流水。但几经切割,几经模仿,几经肢解,几经传经布道,早已与心灵无缘,与生命无关,与真、善、美失之交臂,散发着浓重的“名利”味,充斥着求“回报”的猥琐不堪。如果说若干年前的《赤兔之死》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让人惊艳,而接下来几近泛滥的“故事新编”让我们感到的是审美疲劳、是厌倦。全国各省市使用的高考语文试卷有近20套,也就是有近20个作文题目,而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却几乎千人一面,惊人地相似,毫无个性。生命是生长的,生命是创造的,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详细] |
||
“高考作文普遍存在两大问题:‘趋中率’和‘文艺腔’,重点中学和远郊县学校的作文平均分相差也就1—2分,作文总是出现和这个年龄段心理年龄不符的忧国忧民和 ‘曾经沧海’!”高考前夕,北大中文系前主任、现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某知名媒体上向高考作文“开炮”,在语文学界引起了不小反响。对此,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 温儒敏教授此前一直关注高考阅卷工作,在他看来,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作文最明显的问题是作文分数“趋中率”太高,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选拔功能。“高考作文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稍作准备就可拿40分上下,再差也很难落入三四等。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试很不公平,这种现象在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中很少见。 ” …[详细] |
||
“都说80后90后的孩子有个性,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个模式?”湖南师大的那位教授说,“这与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很可怕。” 经常有考生在记叙文中编造苦难的情节,试图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悲情更有感染力。他们会毫不忌讳地虚构母亲病亡的事实,或者描写自己瞎了眼睛,看不到早晨美丽的景色,只能由妈妈描述什么是“早”。 …[详细] |
![]() 茅盾文学奖得主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到底谁高?这样的对比在许多人的眼里,会看作是对茅盾文学奖得主的侮辱。然而,《暗算》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却爆出“猛料”,他曾经帮儿子代劳的一篇作文却得了一个“儿子作文史上的最低分”。为此,直到现在,发表过多部小说和剧作的麦家,还常常被儿子嘲笑“还不如我呢”! …[详细] |
||
说到高考作文,我最先想到的是上中文系的第一天就听到一句话:“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因为作家更多需要的是天分,就是“能感之”和“能写之”的天分(借用一下王国维的说法)。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某一两个领域中或许有一点天分,但通才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如果把高考作文的思想性、文学性作为主要考核对象,你就会发现,真正有写作天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倒不是说教育制度一定有什么问题,这是人先天的因素决定的。 …[详细] |
||
由于应试,作文成了“标准件”。既然如此,“标准”的内涵就很重要了。阅卷老师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考试作文,学校老师平时也就会以什么样的标准教学生作文。无疑,作文考试的阅卷标准对日常的作文教学有示范意义。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阅卷老师对敢说真话的作文不敢给分,对有独到见解的且结构、语言有个性特点的作文不肯给高分,却对套作的“应试八股”过于迁就,大开绿灯,让太多的套作范文者得利。这样的考评标准岂不是“应试八股”盛行的直接根源? …[详细] |
![]() 改革“高考作文”泛话题化命题、自选文体写作的考察方式,代之以加强限制性,明确要求文体的出题考察方式;明确给予材料范围,杜绝考生的宿构作文、套写作文;改变考生片面追求文笔,以及“学生腔”、“文艺腔”严重的倾向,增加智性的、思辨的内容要求;改变高中语文课学习的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文体写作在高考中不考,反而出现“高考作文”这种特殊的考试文体的现象,有意识地考察学生撰写规范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如可以命制大小两个作文题,分别判分,分别考察其议论、说明等不同能力。 …[详细] |
||
学生作文能否一味模仿作家创作?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说学生作文不能呆板机械,但也不能过分“自由散漫”,因为,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审题准确、语言规范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是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础,学生作文天马行空,不可取,也不现实。反过来也可以说,作家写作同题作文,不一定“理所当然”地得到高分。那么,学生作文是不是一定要像肖鹰所强调的那样“中规中矩”?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多年来,学生作文的通病就是“八股”气太浓,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冲破陈规,自由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因而,对待学生作文,作为作家的麦家与作为教授的肖鹰,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都有偏颇之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没有真正进入学生作文的“语境”。其实,双方之间应取长补短,那就是,学生作文应该在“严谨”与“规范”的基础上,追求“自由”与“创新”,这对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来说,才是正确的思路。 …[详细] |
好文章来自丰富的生活积累。高考作文模式化、弄虚作假,折射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出现的一些现象息误导的结果。让学生摆脱无病呻吟的矫情泛滥,社会和学校方面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
专题调查 |
|
小调查 |
|
实时互动 |
|